记者卧底无良私立医院 竞价排名钓患者假医生网上坐堂
摘 要: 十年八年前,不少私立医院招徕患者主要靠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投广告,现在则主要靠网络。在互联网时代,不少人就医之前先上网搜一搜病征与相关医疗信息,再决定去哪家医院看病。一些医院瞅准了患者“网上求医”的习惯,与互联网公司“互惠互利”,或明修栈道,或暗通款曲,催生网络外推、竞价排名、在线咨询等一条龙“服务”,让不少病急乱投医的患者,成为牟取暴利的猎物。
竞价排名“钓”患者,假医生网上坐堂
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卧底揭秘无良私立医院(上)
某私立医院的“名词解释”
●网络部:这个在公立医院中闻所未闻的部门,在许多私立医院里却是相当重要的机构,任务就是通过互联网“钓”来患者
●网络外推:这个岗位的主要工作是编写关于医院的软文。软文的实质是广告,但却总以科普文章的面目出现,目的是引导人们拨打医院的电话或者进行网上咨询
●竞价排名:就是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出你的网站后,每点击一次你的网页,你都要付一笔钱给搜索引擎。同样一个关键词,如果你付的单次点击费是5元,你的竞争对手付的是6元,那对方的搜索排名就比你在前面,更容易被搜到
●竞价着陆页:人们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网页,它们从标题看并不像是广告,而多数是“×病的形成原因”“×病症状有哪些”“×病的最佳治疗方法”这类貌似科普的文章,并且署名都是“×科专家/主任×医生”,颇令人信服。其实作者很可能是完全没学过医的年轻“网络外推”编造的
●在线咨询医生:显示是“主治医生”,但可能只是一名看了一个礼拜教材、背熟了解剖图、从没学过医的小年轻
李华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——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他,刚应聘到北京一家私立医院工作没两天,就成了“眼科专家李医生”。
不过“李医生”的工作不是治病,而是写“软文”,是“让人知道这个病到底有多严重,必须得赶紧治,而且一定得到我们医院来治。”
事实上,通过某搜索引擎搜“青光眼”这个关键词时,排在前两页里的信息,有关病症、病因和并发症的介绍,虽然都号称是出自某医院眼科专家或主任医师的手笔,但不少却是几个类似李华阳这样20岁出头、从没学过医的年轻人瞎编出来的。
这些年轻人受雇于一些私立医院的网络部。网络部,这个在公立医院中闻所未闻的部门,在许多私立医院里却是相当重要的机构,任务就是通过互联网“钓”来患者。
十年八年前,不少私立医院招徕患者主要靠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投广告,现在则主要靠网络。在互联网时代,不少人就医之前先上网搜一搜病征与相关医疗信息,再决定去哪家医院看病。一些医院瞅准了患者“网上求医”的习惯,与互联网公司“互惠互利”,或明修栈道,或暗通款曲,催生网络外推、竞价排名、在线咨询等一条龙“服务”,让不少病急乱投医的患者,成为牟取暴利的猎物。
最近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记者通过应聘,卧底北京几家私立医院的“网络部”,揭开这个黑色利益链的冰山一角。
网络外推:用伪科普夸大病情危害
“钓”患者的招数大致相似。以青光眼为例,首先介绍症状,其次是危害,接下来是治疗方法。如果是西医医院,就介绍激光或手术治疗的妙处,比如微创、无痛、恢复快,仪器是外国进口的、特别高级;如果是中医医院,就介绍中医治疗标本兼治、直击病灶,并且大谈激光和手术等西医治疗的危害,比如容易失败或者引起并发症等。
通过百度,你总能看到治愈的病例——可惜几乎都是“李医生”们编造的。比如甘肃省陇西县某村的张大爷,患青光眼多年,四处求医未果,双眼视力很低,接近失明,来到××医院就医后,该院眼科×主任用××治疗方法为张大爷治疗。一个月后,张大爷的视力明显提高。3个月后,恢复正常。